生產力監視
紐約時報記者Jodi Kantor在調查美國員工遠端工作相關議題時,了解到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遠端辦公時被公司監視(The rise of workplace surveillance, Aug. 24, 2022)。有員工查看薪資時發現公司實際支付的薪水比預期的還少,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公司是依照他使用電腦鍵盤的次數、螢幕畫面截圖等數據來評判應該支付多少薪資給他。這樣的現象在美國不是個案,據Jodi Kantor的調查,在美國至少有幾百位來自不同產業的員工向她反映相關經驗。過往不是沒有這樣的技術,但在經歷Covid-19之後大環境似乎更劇烈地加速了企業監視員工生產力的趨勢。
企業監視員工的方式包含追蹤鍵盤使用狀態、追蹤辦公軟體的操作紀錄、每10分鐘對螢幕截一次圖,或甚至是開啟攝影機對員工臉部照相等,對部分員工造成負面影響。
員工有哪些活動被監視?
(加拿大數據)
目前的監視方式有許多盲點會造成衡量錯誤,例如每10分鐘截圖,員工可能有9分多鐘都在專注工作,僅花了30秒時間去洗手間,卻剛好在那30秒被截圖而被誤判為少工作10分鐘。除此之外,員工還可能需要在紙上做數學計算、透過語音方式指導其他同事等,這些都無法被記錄在工時當中,讓員工對這樣的衡量方式感到不信任。
站在企業的立場,他們注意到遠端工作期間有員工偷偷同時為其他公司工作,或者是在上班時間打遊戲、看色情片等,這樣的監視能更好地幫助他們避免這類問題發生。
事實上也有員工認同這樣的方式,他們認為這種監視讓他們工作時更專注,甚至”更公平”,員工不用因為任何主觀印象而得到不同的薪水,大家可以透過監視及量化的量測得到更公平的薪資待遇。甚至有員工願意接受公司提出的”Bargain”,也就是只要員工願意全時長、覆蓋整個工作週的時間被監視,就能換取一週一天遠端工作的機會。
至2022年工作形態允許遠端工作的人中仍有約6成多數時間WFH
(美國數據)
未來,工作或許不會走向全遠端的極端形態,但一週一天到數天不需要進公司的混合辦公模式已成為一種常態,企業對員工生產力的要求及員工對彈性工作地點的期望仍有衝突,值得我們關注並找到其中的機會點。生產力監視這類量化衡量員工的方式也將累積更多數據,恐怕會發展出更多員工個體之間,甚至是企業之間評估、比較的量化指標,為社會帶來未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