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的陰暗面

不論是 Facebook 或是 Instagram,你是否有過發文以後就不斷地確認按讚數與留言,或是等待的時間就拿起手機滑一下的狀況? 即便上述行為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但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相信我們都感受到了「社群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Social Media Network)」。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群軟體已被全球超過 36 億人使用,然而過去的學術研究較多著重在社群軟體的益處,僅有精神病理學相關的研究開始討論社群軟體對人的影響。而近年開始有與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相關的研究開始關注社群軟體帶給人的負面影響,期望能提高對潛在危險的認識,並鼓勵用戶節制,同時幫助軟體工程師、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的方法來減少社群軟體的負面影響。

來自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博士生 Layla Boroon、Eila Erfani,與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博士生 Babak Abedin 針對使用社群軟體的陰暗面進行研究,系統性的回顧了過去的研究結果,並確定了 46 種有害影響:從身心健康、對工作和學習的負面影響,到安全和隱私問題。

而這並不是幾個博士生單純的研究興趣而已,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也已經認定資訊技術成癮(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dition)是一個需要更深入研究的領域,並且需要制定合適的策略來預防與應對這個問題。

研究人員將負面影響分為六個主題:

  • 社會交換成本(Cost of social exchange):包括心理傷害,如抑鬱、焦慮或嫉妒;以及其他成本,如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
  • 煩人的內容(Annoying content):包括惱人、不安或刺激的內容,例如令人不安、暴力,或色情的內容。
  • 隱私問題(Privacy concerns):包括與存儲、重新利用或與第三方共享個人訊息相關的對個人隱私的任何威脅。
  • 安全威脅(Security threats):網路釣魚(Phishing)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等欺詐或欺騙造成的危害。
  • 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包括任何團體或個人的虐待或騷擾,例如辱罵訊息、說謊、跟踪或散佈謠言。
  • 低績效(Low performance):指對工作或學習成績的負面影響。

若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認識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使用行為上應對;從資訊系統的角度來看,未來在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上如何減少社群軟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參考資料: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1-10-dark-side-social-media-networks.html
https://www.igi-global.com/gateway/article/full-text-html/27694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