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融入居家,來看看米蘭家具展上的科技新品

近年來,米蘭國際家具展除了推陳出新的傳統廠商,也可見一些科技公司的新品與實驗計畫。

 

Google與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的International Arts + Mind實驗室共同設計了一個名為「A Space for Being」的空間。

其中有三個房間,在光線、氣味、音樂、藝術品、家具擺設和材質等方面都有著微妙的變化,為體驗者打造出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

體驗者在進入房間之前,都會戴上Google提供的智慧手環,並監測體驗者在各個房間內的心率、皮膚溫度和呼吸頻率。

至於為什麼要做這些體驗,Google副總裁和硬體產品設計主管Ivy Ross表示:

「在神經科學的幫助下,體驗者可以體會到設計師、藝術家一直明白的道理,那就是美學不僅僅是簡單地讓事物變得美麗,還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感官系統,去體會空間、色彩、質地、形狀、聲音等,這些體驗可以影響我們的大腦、生理機能和幸福感。 」

IAM實驗室主任Susan Magsamen解釋,從過去二十年以來,神經科學家已經開始針對研究大腦,如何隨著審美經驗、視覺、嗅覺和觸覺而變化;而下一步則是要運用程式,進一步解決健康、生活幸福感及學習的問題,未來更希望透過生活美學的刺激及改變,幫助帕金氏症患者康復。

Bang & Olufsen則展出高階電視機「Beovision Harmony」,搭載LG 77吋OLED 面板,設計了螢幕、喇叭連動的升降式機構。開機之後,隨著後方顯示面板的升起,原本在前面遮擋掉部分螢幕的揚聲器,會緩緩地像翅膀一樣展開。這樣的設計讓關機時的電視有著很強的裝飾屬性,而且在看電視前似乎也多了幾分儀式感。

Panasonic展示了一款有著透明OLED螢幕的電視「Vitrine」,外框由木製結構打造,看起來就像一個玻璃櫃,但當打開後就與普通電視一樣,看起來完全可以自然融入任何一種現代生活空間。該原型是Panasonic和Vitra兩年合作的結果,基於對新技術如何將視聽設備無縫集成到我們的生活空間的設計理念。

參與該項目的設計師Michael Shadovitz解釋:「vitrine將從一個被動的物體轉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元素,從原本應該被看到的東西變成了應該被觀看的東西。」

「這個模型小心地平衡了藝術和設計,」另一位設計師Daniel Rybakken繼續說道。「作為一個電視,它不再決定它在生活空間中的位置和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主導的黑色大表面被轉換成能夠突出背後的東西、顯示的東西或什麼都沒有的東西。」

資訊來源:ifanrMOT TIMESEngadget太火鳥

2 thoughts on “當科技融入居家,來看看米蘭家具展上的科技新品

發表迴響